2025年11月15日,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第二届“中国国民经济管理案例研究大赛”总决赛在京举行。我校经济学院入围决赛的6支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、突出的实践洞察和出色的现场发挥,获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4项。备赛期间,经济学院高度重视此次赛事,将其作为检验“国民经济管理”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。在国民经济管理系教师的悉心指导下,各参赛队伍历时数月深入调研,将课堂所学与数字经济、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。参赛同学反复打磨案例文本、模拟答辩场景,从政策解读到对策提出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师生对“真实问题”的执着探索与严谨追求。
决赛现场,六支参赛队以清晰的逻辑框架、详实的调研数据和创新的政策建议赢得评委高度认可。六项案例紧扣时代脉搏,既有宏观战略思考,又具区域实践特色。
案例一:非遗产业化的经济逻辑: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价值挖掘的平衡实践——以沈阳皮影非遗产业化为例(团队成员:王怡霖、郭臻昱、付煜涵),聚焦非遗产业化难题,以沈阳皮影非遗产业化为样本,构建了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价值挖掘的平衡机制,获得二等奖;
案例二:从点状试点到行业推广的改革经验研究——基于杭州热电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的案例研究(团队成员:王璐旋、王泓月、李小冉、成玉),以杭州热电碳达峰试点为研究对象,为“双碳”目标实现贡献了青年智慧,获得二等奖;
案例三: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成效研究——以沈阳市华晨宝马数字化升级为例(团队成员:谭毓、赵悦彤、彭紫晗、张秀璘、颜秉阳),深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,分析了“5G+工业互联网”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,获得三等奖;
案例四:扩大内需战略中首店经济的角色定位与实践探索——以北京市品牌首店培育与商圈升级为例(团队成员:方璎坛、安博、王一乔、朱翌瑄),聚焦北京市首店经济,探究扩大内需战略下商圈升级的创新实践,获得三等奖;
案例五: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治理-基于微众银行案例研究(团队成员:孙雪、徐子婷、孙鑫怡、杨景祺),以微众银行为案例,揭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治理的内在逻辑,获得三等奖;
案例六: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——以德氏集团为例(团队成员:高欣怡、王一然、宗一宁),通过剖析德氏集团发展历程,总结了民营经济制度创新的东北经验,获得三等奖。
